近日,有网友指出长沙本土茶叶品牌“现代中国茶行”的产品和宣传内容存在侮辱性词语等问题。

2月19日晚,现代中国奶茶店通过其官方微博就此问题发布道歉声明。“我们真诚地向所有朋友道歉,因为现代中国茶店长沙话贵杯上的长沙俚语‘拾一筐’造句不当而造成的不良印象。”

声明称,“将立即召回这批长沙话主题马克杯”,并将认真反思此次事件背后的原因,从创作规模、创作管理、产品管理等方面改进工作。

但这种回应显然没有得到公众和网民的理解和接受。有网友在微博评论中指出,摩登中国奶茶店的回应是“避重就轻”。与此同时,更多的网友在现代中国奶茶店的官方回应下,发布了关于现代中国奶茶店过往问题的广告,其中不乏性暗示和侮辱性内容。

20日凌晨,现代中国奶茶店再次通过微博向公众致歉,并回应网友提出的问题:“在最后一部分回应回避过去是幼稚的。我们知道现在表达我们的歉意有点缓慢和苍白,但我们还是想再次表达我们的歉意,我们积极反省的态度,我们改正错误的决心。”

由于这一事件与摩登中国奶茶店此前的企业形象存在较大出入,这一话题在社交网络上迅速发酵,并保持热搜话题状态。截至22日16时,仅该话题在新浪微博的阅读量就高达6.5亿,讨论量超过3万。

尊重女性是企业商业伦理的重要内容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在《南方周末》发布的1月份企业社会责任预警事件分析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:

2021年1月,初步筛选出的100起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中,违法违规、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占比较大,连续几个月占比接近70%,暴露出部分企业存在经营不规范、违法违规、侵害消费者权益、产品质量差等问题。其中,与上月相比,商业道德和责任治理领域的问题占比明显上升。

在企业的商业伦理范畴中,尊重女性是企业关心利益相关者的重要体现。妇女作为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权益不容忽视,受到政策和法律的保护。

性别平等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,已成为全球公认的社会责任问题,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支持。无论男女都不应该被贴上标签,更不应该被歧视。在中国,性别平等是受法律保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》第四十二条规定,“禁止用侮辱、诽谤的方法损害妇女的人格尊严。禁止通过大众传媒或其他方式贬低和损害妇女的人格”。和企业的个人行为,都应该在法律框架内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,促进男女平等。也要求企业不要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,在违背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边界徘徊。

企业除了尊重女性,在社会个体面前有更强的话语权,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有理由以任何方式娱乐、侮辱、歧视任何一个个体。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的商业道德中是不可接受的。

一个企业要想长期发展,关注和关爱利益相关者的原则应该深深植根于企业文化中,成为企业维护商业道德的底线,也是企业一切商业行为的基本准则。

现代中国奶茶店的行为并非个案。互联网时代,企业为了追求商业利益,盲目追求流量。在广告上,一些企业急功近利,希望以博主博眼球的形式获取流量,用“玩梗”的套路取悦年轻人。

2021年初,棉花时代卸妆湿巾的一个视频广告中,一个女人深夜回家,被一个黑衣人尾随。女子急中生智,用湿巾卸妆,让自己变丑,成功保护了自己。该视频引发热议,被指侮辱女性。

1月10日,《棉花时报》发布了一封名为“道歉”的“详细版”道歉信,但道歉全文只有两段话。之后近两页都是回顾企业的辉煌历史,引起消费者不满。

侮辱受害者和目标客户的广告,违背了企业广告的基本底线。再者,循迹是违法的,不适合在广告中“玩梗”。企业过度使用“创意”势必引起公众反感。

在此之前,还有广告门的椰汁风波等。,都是因为广告不当引起社会纠纷。

广告的目的是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从而引起公众对商品的兴趣,对生产或销售这些商品的企业有更好的了解和好感。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主流价值观。

这也要求企业在广告策略制定和广告制作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监管,将正确的价值观有机融入广告内容,实现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赢。

面对危机,诚信第一。《现代中国茶铺》和《棉花时代》没有正面回应事件,解决问题,而是试图转移大众的注意力,掩盖问题的本质。

众所周知,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,企业的任何小行为都越来越难以隐藏,互联网的记忆无法抹去,让过去的许多不良行为无处藏身。

这就迫使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。要解决社会责任危机,企业需要更快速、更专业地应对。面对大众不断提升的互联网素养,以往含糊不清、模棱两可、闪烁其词的应对方式已经无法掩饰。

同时也要求企业在面对问题时更加诚信,需要将诚信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,成为商业行为的指导原则和底线。

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能犯错误。只要法律框架和社会伦理允许,公众可以给任何成长的个体机会,但这种机会往往有一个前提条件,那就是真诚相待。

纵观国内外,很多跨国企业和国内龙头企业,在应对这种危机时,选择正视问题,坦诚相告,列出问题的原因、解决方案、整改措施等。明确有效,并给予持续的跟踪反馈,对履行社会责任、树立企业品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。

诚实、承认错误、改正错误,可能成为企业未来面对社会责任危机不可回避的底线。

(原文首发于南方周末APP)